文章列表

脑梗死难定位?25张图帮你搞定责任血管!(丘脑)

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每侧大脑半球深部各有一个卵圆形的灰质复合体,大小约3cm×1.5cm,基本类似于一个小的红枣大小,它是由无数神经元核团聚集而成。它作为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域之间的中转中心发挥着功能,在调节唤醒和意识水平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丘脑不同供血血管的病变会导致不同的丘脑梗死综合征。

10元/篇

肌内神经束内 TDP-43 积聚可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一种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

在10例尸检患者的双病例对照研究和114例连续患者的队列研究中,散发性ALS (SALS)患者肌内神经束中存在磷酸化的交互反应DNA结合蛋白43 (pTDP-43)阳性轴突。114例无ALS家族史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行肌肉活检,所有轴突pTDP-43阳性神经束的患者活检后均诊断为SALS。本研究结果提示肌内神经束轴突积聚可能是ALS患者的特征。

10元/篇

Sci Transl Med:肾上腺素能系统为靶点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炎症

脑出血患者血液循环中髓细胞增多,外周免疫细胞浸润脑实质。单核细胞增加的机制及其对脑出血的影响仍有待阐明。Shi等人发现,在脑出血患者和小鼠模型中,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增加。在小鼠中,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介导脑出血后造血功能的增加,新产生的细胞浸润大脑抑制神经炎症,减少脑损伤。增加肾上腺素能信号对小鼠有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以肾上腺素能系统为靶点可能是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炎症的有效途径。该文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10元/篇

Radiology:对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学又有了新的评估手段!

当大血管闭塞导致脑缺血时,细胞活力取决于侧支循环的灌注状态。研究表明,大缺血核心合并侧支循环不良是血管内治疗不良反应和功能预后不良的强有力预测因子。因此,排除大缺血核心和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可阻止无效和危险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有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可以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中成功延长。这些结果表明,侧支循环灌注状态的准确评估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以及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至关重要。

10元/篇

Stroke:五分之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脑血管畸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动脉极度过长弯曲(IDE)的众所周知的并发症。然而,IDE引起脑梗死的发生率尚不明确。

10元/篇